欲改变世界,先改变自己。只要自己变得美好一点儿,世界也会变得更美好,每个人都不是孤岛,整个世界其实都是一体的。

世界本就不可能“纯洁无瑕、充满爱和美好”,为什么呢?狄更斯说过:“There are dark shadows on the earth,but its lights are stronger in the contrast.”如果你要追寻阳光,你就一定躲不开身后的阴影。一切都是有代价的,那光芒万丈只是因为太阳在无私的奉献,可是我们的”太阳“也有燃尽的那一刻,终究要有人担起责任。

我们的世界在慢慢的变好,更加包容、更加多元、更加的有秩序、更加的文明……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追寻美好就否认阴影存在的合理性。举个例子,火焰带给人温暖,然而牺牲的却是草木,闻到烟的人还会觉得呛得慌,可是努力的人心里也有一团火,那团火试图燃烧精力、带来超越,人类的进步就靠着无数人心中的火,可是有火必然有烟,那心中有火的人因为所求不得会愤怒、会悲伤、会沮丧,但是人类不可以没有火……

来自百度

”人人都幸福安乐,自由和平,互相尊重的世界…“这样的世界很难存在,除非这个世界几乎完全的平均,不再有竞争,不再有”双水村“和”北京城“那样的差别,那样的世界只存在于文明的两头,一种是都是完全贫穷、生存都是困难的事,一种就是发展到极点、共同富裕、按需分配,那样的世界还好远。

因为有差异所以才有了发展,就像正是地面高低不平水才可以流动,否则就是一潭死水。那些愤怒、悲伤、急躁、抑郁等等无非就是正面的积极生长遭到了压抑。个人努力尝试去做出改变,既对自己有利,也对社会有利,但个人的努力是有极限的,”人心不足蛇吞象“,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,去努力的突破,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自爱而非自私的基础之上。

不喜欢、不认同自我,缺乏安全感和满足感,永远没有真正的满足,那就不会有真正的幸福,那就是贪求一切的自私,而相对的自爱却建立在喜欢和肯定自我的基础之上。即使这个世界真的”人人都幸福安乐,自由和平,互相尊重“,那么也一样会存在心与心的隔阂,会出现硝烟和不自由,因为原本人都是有私心的,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上,心与心也是有差别的……

曼德拉语

与其希望这个世界是完美的,觉得这个世界应该是你以为的那个完美的样子,可是那样的理想的世界就算可以实现,也要等待好久。不过接纳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吧,尽量的包容,理解悲伤、冷漠、愤怒、刻薄、攀比……所有人都是可以善良的,”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“,如果不了解一个人的过去,就无权评断他的现在。

我看到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好,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日渐深入人心,像狮子的数量永远没有羚羊多一样,趋向残酷竞争的个体纵然可以居于高位,如果不改变也难以长久。君子先以”自强不息“改变世界,继而“厚德载物”。

我们从未离开世界,世界也从未离开我们。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,改变世界,从自己做起,管理情绪、变得优秀、创造价值(赚钱),我们的成长与世界同在!